承揽方面
原始权益人都会关注ABS及ABN这两个产品究竟做何选择。我认为可以用两个点突出ABN。
第一点,从监管口径分析,回顾ABS发行的情况,从14年11月证监会开始放权,到后面15年6月份左右,监管鼓励ABS的创新和发行,监管口径相对宽松;ABN现阶段也处于监管相对宽松的境况,有利于优质项目尽快落地。
第二点,从品牌宣传角度,ABS方面已经从创新走入成熟阶段,品牌宣传的价值在逐步降低;相对而言ABN处于发展初期,具有较好的示范效应和品牌宣传作用,这个附加值可以在未来进一步去关注。
2承做方面
ABN和ABS两个产品承做难度究竟有何差别?
回顾2015年落地的ABS产品,外部相对来说能参考的案例较少,内部流程制度处于新建阶段,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,所以做起来较难。
ABN项目现阶段承做环节也面临和ABS初期一样的内外部环境。
只要是新产品,无论是ABS和ABN类型,都会相对困难,但是随着整个产品越来越成熟承做难度也会逐渐降低。
3承销方面
目前ABN产品的受众是银行间投资人,银行间对它的接受程度相对较高,但是ABS这个产品受众更大,所以比较两者销售难度具有一定困难。
4发行管理部门及发行场所对比
ABN的管理部门是中国银行市场交易商协会,在银行间债券市场;ABS由上海证券交易所、深圳证券交易所管理,在证券交易所、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、机构间私募产品报价与服务系统、证券公司柜台市场及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证券交易所。
5基础资产对比
由于ABN市场尚不成熟,成功发行的案例都是选择质量较好的基础资产,目前来看两者无明显差别。
6交易结构对比
信托型ABN引入了信托作为SPV,其交易结构类似于信贷ABS,而与普通企业ABS不尽相同。
7监管机构及政策对比
企业类ABS的发行由证监会监管,发行主体可以是金融企业也可以是非金融企业,采取注册制。
而资产支持票据(ABN)的发行由银行间交易商协会监管,其发行主体为非金融企业,采取备案制。
ABN无负面清单,ABS有负面清单。
ABN,虽然此前属于私募属性,但近期改革之后的信托型ABN已经允许向不特定对象公开发行,属于公募发行。
虽然具有公募性质,但由于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门槛较高,实际上社会公众参与的深度有限。
其次,以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作为载体的资产支持证券(俗称“企业资产证券化”,为与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相区别,下文使用该俗称)是私募性质,因为《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》明确要求企业资产证券业务的投资者要符合《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》的要求。因此无论企业资产支持证券的挂牌场所是在上交所、深交所还是在报价系统,都一定是私募的性质。
8案例分析
下面以远东租赁发起的首单“远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2016年度第一期信托资产支持票据”(以下简称“远东租赁信托型ABN”)为例,具体分析交易结构。
该产品的基础资产为远东租赁的租赁资产,采用“优先级-次级”结构设计,采用内部增信措施,无外部增信。
基于产品交易结构,进一步分析产品发行中的几个关键点:
产品定价
信托型ABN为公募发行,采用招标发行,簿记建档方式。
远东租赁信托型ABN的定价主要采取了2个措施:
1、 参考交易所ABS同类产品,在其定价上下浮;
2、在发行前主承销商和机构客户商谈。该产品因基础资产来源于银行和承销商也是银行,信托公司话语权较小。
发行成本
低于交易所ABS。对远东租赁信托型ABN和远东租赁ABS的发行成本做比对,前者低了50~60bps。
发行效率
信托型ABN发行需要4个月左右,交易所ABS发行仅需要1个月左右。
信托公司职责
项目设立前的结构设计合同设计,基础资产的抽样尽职调查,沟通律师事务所设定尽职调查方法,进行,沟通会计师事务所的执行商定程序报告等;在主承销商退出,完成产品的后续管理。
项目操作难点
目前信托型ABN在监管层面没有一个明确的基础资产选择标准和审批流程,包括指引、表格体系都没有正式发布,均是一事一议。
这给试点中产品推动带来很大困难,在产品发行过程遇到任何问题都得和交易商协会沟通,如基础资产选择,入池资产标准,交易结构设计,再到表格是否同步等方面问题,严重影响发行效率。
意 义
ABN的推出具有一定的意义
第一,拓宽企业融资渠道,盘活存量资产;
第二,有利于丰富债券品种,推进市场发展。随着债务融资工具市场的快速发展,进一步丰富金融产品成为市场发展的内在要求。
资产支持票据的推出将为市场引入结构化产品,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场外金融市场优势、满足发行人和投资人的个性化需求,推进银行间债券市场功能提升;
第三,目前市场上ABN存量较小,发行ABN被看作创新,有助于提高企业社会声誉;
第四,有利于扩大发行主体范围。目前,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级别低于AA的企业发行较为困难。
但这类企业拥有一部分有稳定现金流的资产,可以用证券化技术剥离出来、加以盘活,使原来难以发行的信用债,转化为债项评级相对较高的证券化产品,相对缓解低信用评级企业的融资状况。